专题党课:矢志不忘初心使命,争做一名合格共产党人

党课讲稿 时间:2023-02-07 20:46:01 收藏 WORD下载

摘要:好笔杆子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题党课:矢志不忘初心使命,争做一名合格共产党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好笔杆子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专题党课:矢志不忘初心使命,争做一名合格共产党人》。


人民日报在文章《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中指出,“生活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无数先烈的国度里,英雄的故事有口皆碑,红色印记随处可见。然而,每个人内心里的红色种子,不会自然而然地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不断地呵护她、激活她,使其永葆生机与活力;需要不断地培育她、浇灌她,使其汲取养料茁壮成长。”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热土一杯魂。”下面就请大家同我一起,翻开历史的长卷,从先辈的感人故事中探寻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充分汲取精神养料,回顾初心、砥砺前行。

一、“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无数共产党人坚持奋斗的力里之源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向大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边喊看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大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个小伙子就是我们今天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陈望道,而他育笔疾书追求的真理正是无数共产党人信仰的起点——《共产党宣言》。

1919年5月,从日本留学回国的陈望道被浙江第一师范字校聘为国文教员。当时正值五四风潮发展至杭州,陈望道与广大进步师生积极投身其中,一起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并成为“一师风潮”的中心人物,虽然取得了一些斗争的胜利,但也逐折意识到改良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对旧制度进行根本的改革,因此必须“有一个更高的判别准绳,便是马克思主义。”鉴于此,陈望道欣然接受上海星期评论社的邀请,决心承担起翻译共产党宣言》这项伟大而神圣的工作。1919年底,陈望道带者从《星期评论》主编武学同那里得到的日译本和从陈独秀那里得到的英泽本回到老家着手译介工作。为了集中精力,他特意搬到柴房,用两条板凳架起一张床板,点起一盏摇曳的油灯,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翻译工作。时值四五月份,吃棕子蘸红糖水是当地的传统风俗,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看着他满嘴的墨水,母亲心疼地问道:“你的嘴巴一定很苦吧?”而陈望道却幽默地说:“不苦!一点也不苦!因为啊,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终于,在“费了平时译书五倍功夫”的努力下,《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成功问世,随即引发巨大反响,进步知识分子争相阅读,到1926年5月,其重印已达17版之多,开篇的那句“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成为无数共产党人信仰的起点。随着《共产党宣言》的广泛传播,反动派将陈望道视为眼中钉,处心积虑进行攻击,但他始终坚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认为“真理总是不胫而走的”,没有什么可以阻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最终胜利。

时间是真理的挚友,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乘风,破浪的巨轮,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建党之初仅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到今天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伟大政党,不断乘风破浪,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根本就在于对科学真理不懈的坚持与追求。历史已然证明,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确能救中国!”

二、“蜡烛人生亦辉煌”——燃烧自己给时代以光明是无数共产党人毕生践行的使命担当

“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是萧楚女反复思考的问题。长期的革命斗争经历,使他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日渐明晰。1924年,他在与友人谈话时说:“古今中外的伟人、哲士、贤者、英雄,哪一个不是把自己做成一支蜡烛,点起“为他”的爱之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让他蜡成灰完事?”乍一听“萧楚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位楚楚动人的女子,实则不然。萧楚女原名树烈,不仅是一位阳刚十足的男子,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楚女”取自于《离骚》的“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这里的“女”是“贤君”的意思,加之生于湖北,以“楚女”为名,是为表达自己的殷股救国之情。

…… 此处隐藏1471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专题党课:矢志不忘初心使命,争做一名合格共产党人.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本文标题:专题党课:矢志不忘初心使命,争做一名合格共产党人

链接地址:https://www.haobiganzi.cn/a/62582s.html

点击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