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语言的“味道”(下)

公文写作 时间:2023-02-10 17:57:02 收藏 WORD下载

摘要:好笔杆子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文语言的“味道”(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好笔杆子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公文语言的“味道”(下)》。

4、“家常”味 

味道的泉源在民间。毛泽东说,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词语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现实生活的。 

民间语言是人民群众生活经验的总结,不管是谚语、歇后语,还是惯用语、顺口溜,都饱含生活气息,如同家常小炒,虽然简朴,却耐人寻味。家常味有两种“味精”。 

——口语。比如,“我讲过‘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这是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长江病了”这句口头语,贴切地说明了长江生态系统的污染问题。 

还有,“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在中国多走走、多看看”这些都是老百姓拉家常,“摆龙门阵”“唠嗑”的话,说出来,像亲朋好友相互邀约,走亲串戚,充满亲切感。 

——熟语。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顺口溜等。比如,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用“懒婆娘的裹脚步——又臭又长”的歇后语形容空话连篇的长文章;在《论持久战》中,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人所共知的俗语,告诉军民要保存力量,等待时机,夺取胜利。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 

习近平总书记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这句耳熟能详的熟语说明“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的道理;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谚语表达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合作与互信;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句俗语来表达海外华人华侨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句俗语比喻文明的多样性。直白通俗接地气,读这样的文章就像回家吃母亲炒的菜,味道是那样的熟悉。 

…… 此处隐藏9022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公文语言的“味道”(下).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TAG标签: 公文语言

本文标题:公文语言的“味道”(下)

链接地址:https://www.haobiganzi.cn/a/a8u1d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