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New article
理论不都是灰色的,理论文章更应色彩斑斓——理论属性辨析兼谈理论文章的写作要领
2023-10-19“理论不都是灰色的”,也可以说“理论未必都是灰色的”,这是我对很出名的一句话作出的辩驳。原话是“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常青”,源于德国作家歌德所作诗剧《浮士德》。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对前半句,我就抱有
如何写好网评文章?
2023-10-19如何写好网评文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好网评文章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成的,是一个漫长的修炼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神。从事网评写作六年多,我有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
文章写作十二题
2023-10-19怎样写文章,这个题目很难讲。文无定法,文章之道,有许多是可体会而难以言传的。何况,写文章的人各有各的偏好和路数,“文章是自家的好”。因为是同行同业,同甘共苦,我讲些个人的零星体会,共十二个题目,长短不一,有些意见,是感想式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2023-10-19有人说,“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这话不无道理。如果说写作是才思奔涌、驰骋纵横,那么修改则是切磋琢磨、精雕细刻,它是将一件不成熟的作品变为“成品”的最后工序,需要格外的细致和认真。 法国作家福
靠4个关键词,有了这篇经验文章
2023-10-19总结提炼“顺丰洱海模式”有关经验和做法,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这样的文章,标准要求较高,承担撰写任务压力较大,写不好丢人,写好丢时间,需下一番功夫,费一番心血。但接受了任务就要全力以赴,用心用力,精雕细刻,力出精品力作。通过
2024研讨文章:党校要进一步做好“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培训”
2023-10-19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党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站位,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阐明了党校初心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肯定了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和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
下大气力做好“四篇”文章 推动工作走深走实
2023-10-1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
老一辈革命家怎样写文章 |周恩来怎样写文章
2023-10-20周恩来一生心忧百姓、操劳国事,呕心沥血、任劳任怨,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他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精力超人、才能出众的实干家、组织家,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其实,周恩来也是
老一辈革命家怎样写文章 |刘少奇怎样写文章
2023-10-20刘少奇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作为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和文章,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
老一辈革命家怎样写文章 | 毛泽东怎样写文章
2023-10-20作为举世公认的理论大家和文章大家,毛泽东是怎样写文章的呢?总体来看,毛泽东喜欢写生动活泼的文章,讨厌枯燥乏味的“八股文”。他的精彩文章多种多样,写法也神采各异,不能以一个标准来衡量。仅就毛泽东如何写理论文章而言,以
文章越改越好的招法②:做减法增加信息密度
2023-10-20上次说到,修改文稿,第一方法是增加内容、填充信息量。 今天,笔者说说第二方法,删减内容、增加信息密度。 公文写作的一个要求,就是简洁,越干净越好。 对于一篇文稿而言,用最少的字,说清楚最重要的工作要素。 对于一句话而言,用
文章越改越好的招法:做加法增加信息内容
2023-10-20材料都是修改出来的,那么,有什么具体的修改方法呢? 今天,笔者就来说说一种修改方法:做加法增加信息内容。 换句话说,就是要往文稿里增加东西,让文稿更充实、有料。 怎么加?有4种方法供笔友参考: 1、补充缺项 主要是文稿应当写,
写文章要注意“观世音菩萨”
2023-10-20这是现代国学大师刘文典的创见。有一次,学生在课堂上问:“刘老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好啊?”刘文典回答:“只要注意‘观世音菩萨’就行了!”学生们不理解,他就解释道:“‘观’是要多观察生活;‘世’是要明白人情世故;‘音’是要讲
提高网评文章质量的心得体会
2023-10-20在参加这次培训之前,专门向网评写得好的领导合并同事请教,学到了一些方法,这些方法也是我接下来撰写网评文章的思路方向,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和奋战在网评一线的同事们做一个简单的汇报,不对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我认为要写出
好文章如何开头、结尾、首尾呼应?
2023-10-21开头为引入主题文章的开头有多种方法。可以先写时间、地点、环境;可以运用语言,引出人物;可以开门见山,奇句夺目;可以提出问题,引人关注;可以发表议论,直抒胸臆。 不论是以何种方式开头,都是一个目的:引入主题。 有的政论文则是
网评文章怎么写!把握这5个字就齐活
2023-10-21随着融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网评作为一种新兴文体,越来越显示出其蓬勃的生命力,且已成为新闻评论大花园里一朵亮眼的奇葩。那么,如何才能写好网评文章?在老笔头看来,须念好“五字经”: 一、立意“新” 就是要以“剖石为玉,淘沙
公文解析: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联合署名文章
2023-10-21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孙金龙 部长 黄润秋按:2021年8月6日,《学习时报》刊发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
公文解析: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娄勤俭《求是》杂志署名文章
2023-10-21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和基本特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开篇点出论点的政策出处及意义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
文章深浅的五个层次——以一篇领导讲话稿的修改为例
2023-10-21我们常说写文章要由浅入深、深入浅出。这个道理多数人都明白,但怎样是“浅”、怎样才够“深”,能说明白的人恐怕不会太多。今天,我突然对这个问题有所悟,赶紧记下来,并往深里挖一挖。我觉得,写文章的深浅度,可以分为这么5个
想要写好经验文章,省委组织部长的这篇文章值得好好研究
2023-10-21公文写作要求文章要有严谨性和逻辑性,在写作时主要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来构思公文。通常情况下,我们通过以上三部分来布局文章的框架,可以使公文更有逻辑性和严谨性。但是,也有一部分文章在应用的时
跟鲁迅学修改文章的技巧
2023-10-21文章不厌百回改,千磨万砺始成金。鲁迅先生说:“写完之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答北斗杂志社问》)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
文章写作十二题
2023-10-21怎样写文章,这个题目很难讲。文无定法,文章之道,有许多是可体会而难以言传的。何况,写文章的人各有各的偏好和路数,“文章是自家的好”。因为是同行同业的,同甘共苦,我讲些个人的零星体会,共十二个题目,长短不一,有些意见,是感想
坚持“四统一”写出高质量文章
2023-10-21当文字表述能力到达一定程度后,文章质量层次的差别更大地体现在思维层次上。因为公文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很多时候再赏心悦目的华丽词藻不如管用到位的朴实语言。在此前提下,思想性、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就显得尤为重
文章结构架设要点
2023-10-21架设结构,其要点是:找出重点,理出层次,排出顺序,使文章脉络清晰,思路贯通,布局严谨,衔接紧密,层次清楚,段落完整,重点突出,自成一个紧凑精干的有机体系。找出重点就是对文章的题材进行整体把握和合理分配,明确详写的方面,突出重点的
写文章如何做到“小切口、大格局、有支撑”
2023-10-22标题上这句话,是在一次参加政协的会议时,听政协主席总结的三句真言。对写材料的人来说,对于经常需要讲话、汇报、表态、发言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尤其是对新入职的年轻人来说,这三句真言,记住了,好使,管用。在政协这次会议上,详
2024研讨文章:第二批主题教育当合“围”成“势”
2023-10-22近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总结好第一批主题教育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把第二批主题教育科学谋划好精心组织好。广大党员干部要紧扣“学思想
2024研讨文章:承前启后 写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
2023-10-22近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总结好第一批主题教育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把第二批主题教育科学谋划好精心组织好,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开展第二批
2024研讨文章:大力弘扬大庆精神凝聚干事创业的磅礴伟力
2023-10-23六十多年前,老一辈的创业者们披荆斩棘、众志成城,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竖起了一座催人奋进的精神丰碑。六十多年来,一代代奋斗者接力前行、奋勇争先,不断书写新的奇迹。大庆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
吸引人 方便看 好理解 记得住 ——例谈文章标题的标准体系
2023-10-24好标题就应让人记得住、易传播。但在写作实践中,这个道理更多地适用于大标题或主题的提炼,不是每一组小标题都要以此为标准的,否则很多文章就没法写了。公文以实用为第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标题必须见内容,标题最好见观点。能
理论不都是灰色的,理论文章更应色彩斑斓——理论属性辨析兼谈理论文章的写作要领
2023-10-25“理论不都是灰色的”,也可以说“理论未必都是灰色的”,这是我对很出名的一句话作出的辩驳。原话是“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常青”,源于德国作家歌德所作诗剧《浮士德》。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对前半句,我就抱有
Ho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