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公文的“笔外功”
2023-04-27机关工作人员的文字水平,一部分取决于谋篇布局和驾驭文字的能力,更多的则取决于深入理解上级精神、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全面把握工作规律等“笔外功”。不练好“笔外功”,文字功夫再强也难以达到理想的
公文写作,为什么“无三不成文”?
2023-04-27总体上讲,公文的起草有其独特的写作规范和技巧。尽管内容上千变万化,但是行文格式相对稳定,这就是大家经常诟病的“八股文”。 在小编看来,公文写作的最高境界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八股文。 从日常
公文写作七步法
2023-04-27第一步:定“调子” 要搞清楚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方向是什么,围绕方向去组织素材。 第二步:理“路子” 这一步就是研究推敲写作思路,围绕思路研究素材。 第三步:搭“架子” 根据写作目的和占有的素材来安排结构、确定层次、
修改:写作的“关键一招”
2023-04-26笔者发现,在公文写作实践中,一些人对“修改”的理解不到位,有的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过程,只是做做样子、意思意思;有的把它当成折腾,多改几次就有负面情绪;有的只会靠感觉,不讲方法。 这是不行的。 于是我感到,有必要写点东西谈
“柔性写作”的策略问题
2023-04-26我在之前的文章已经说过,公文写作有明显相对性,没有绝对的方法,没有一层不变、“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准则。正所谓“文无定法”,关键是看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什么人,因为什么事情,用什么文种。愚以为,高明的公文写作者懂得因
公文写作五大忌
2023-04-26党政机关公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内容必须达到较高水准,力求精准到位、无懈可击。有五个禁忌,一定要避免。下面我们举例子说明。 一忌“眼花缭乱”,力求层次清楚。 公文的开头,应当以概括的笔触切入主题,语句环环相扣、衔
写作哲学的“数学原理”
2023-04-26经过多年的写作实践,笔者深深感到,公文写作不是简单的文字工作,光有文字功底还不够,还得懂数学原理。一篇稿子的文字背后,离不开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支撑,数学原理是写作的“第一性原理”。 数学语言
公文写作的“五宜五忌”
2023-04-25五“宜” 文字有政治 起草公文,必须与党中央最新精神和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公文的政治性还体现在其严谨、规范和精准上,应确保公文的字字句句都经得起推敲,经得住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市委办老主任最新公文培训讲稿,常见公文应该这样写
2023-04-24某市委办老主任XXX在2021年XX市新录用公务员暨选调生初任培训班上,进行了题为《讲课让笔杆支撑你——掌握公文写作的秘诀》的授课,对公文写作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01 会写公文才能当好公务员 最近,我
新手公文写作的秘诀:“五步”写作法
2023-04-221.搜集资料 “看两篇写一篇” 写作之前,可以先找两篇文章。 第一篇,要找以往领导同志在类似活动中的总结讲话。因为每种类型的讲话,都有着相对固定的套路和逻辑,这篇文章,解决的是“形似”的问题,就是文章结构、语言风格要
公文写作也是一项运动
2023-04-22近日观战国乒女团对战日本,3-0夺冠。感动振奋之余,更多的是沉思内省。作为一名笔杆子,我们要向国乒学点啥?坚定执着追理想,艰苦奋斗攻难关,抑或坚持到底的韧劲,一往无前的闯劲,敢打敢拼的狠劲。较之乒乓球,公文写作也需要那么
公文写作速成技法
2023-04-22众所周知,我一直主张公文写作无捷径唯勤奋、无诀窍唯实战。但昨晚在新华书店翻了翻《冯唐成事心法》,书中作者冯唐结合自身在麦肯锡工作时的实践经验,指出,在半年内掌握某个项目开发相关业务,成为接近该领域专家的行家里手
模糊语的性质及其在公文中的修辞作用
2023-04-21公文是办理公务的,在语言上要求明确无误。模糊语既然是模糊的,为什么在公文中还经常使用呢?这主要是由于模糊语所具有的相对明确性在公文中的修辞作用所决定的。 一、相对明确性 模糊和明确是对立的统一。一个所谓模糊词
如何拟制批复?牢记四个“要”
2023-04-20批复作为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是上级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重要方式。办公厅(室)承担代拟批复的职责任务,批复拟制质量直接关系到以文辅政的实践效果和具体工作的开展成效,重点应做到行文特点
成为公文高手的“八个绝招”
2023-04-20绝招一:持续输入 古人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学习至关重要,公文写作是直接运用语言和思想为对象,提出工作思路和要求,不学习就是一潭死水,学习是思想的生长素。 1.书到用时方恨少:书,泛指知识和积累。写作是输出的工作
公文语言的“味道”(下)
2023-04-184、“家常”味 味道的泉源在民间。毛泽东说,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词语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现实生活的。 民间语言是人民群众生活经验的总结,不管是谚语、歇后语,还是惯用语、顺口溜,都饱含生活气息,如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