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写出有高级感的比喻
2024-06-17写作中最常用的修辞大概是比喻,灵活,自由,常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感。就像作家秦牧所言:“精彩的比喻,仿佛是童话里的魔棒似的,它碰到哪里,哪里就忽然清晰明亮起来。”不过,很多人对比喻的认知还停留在课堂。技巧老化的直接影响是
公文该用仿宋还是仿宋_GB2312?
2024-06-17相信不少文字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过以下两种情况。情况一:文档中的文字在自己电脑上显示正常,但是在其他人电脑上打开文档的时候却发现文字显示效果不同的情况。情况二:当文档中设置某种字体后,感觉少数生僻字显示效果不对
如何把小事写得有意思?
2024-06-17之前分享了老舍的练笔建议:“有些人往往以写小说、剧本等作为初步练习,我看这不大合适。似乎应该先练习写一个人、一件事。”意思是把一件一件小事写好,把一个一个细节观察好,把一个一个人刻画好,肚子里才会有东西,真正动手
研讨发言:走好调研“七步曲”
2024-06-17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基层政协要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履行职能的基本功、政协工作的“压舱石”,走好调研“七步曲”,以高质量、真务实、能管用的调研成果书写履职答卷。 态度要“正”。只有以正确态度和科学
漫谈文稿写作
2024-06-17按:七把叉同学是南方某省一名从事政研工作近十年的“老兵”,他利用业余时间陆续撰写了逾万字的写稿心得,读后有启发、有共鸣,现辑录为《漫谈文稿写作》一文,分享给大家。以下是全文:1从苏东坡的第一份职业说起各位看官,你知
文件创新举措审核,重点关注什么?
2024-06-17创新举措既是贯彻中央精神和上级部署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开展的必然要求。审慎处理文件稿中的创新之处,既需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又需具体分析、分类处理。下面结合实例谈些体会。 深刻领会中央精神 深入
怎样写好一篇公文?
2024-06-17一篇好的公文应是逻辑严密、自成体系的文章,最基本特点是因需而作,指事而语。因此,公文写作是一个系统优化控制的过程,写作者要根据组织和领导要求,站在组织和领导的视角,深度融入到公务活动中去,高位互动。 争做公文写作的
高效整理会议录音“三步曲”
2024-06-17会议录音整理稿是体现会议成果的主要载体,政治性、政策性、综合性强,如何高质高效做好会议录音整理工作,我们结合实践初步总结了“三步曲”。 第一步:会前充分做好准备 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会议录音整理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会
好标题得这么起:新媒体时代,打造三段式标题的核心技术
2024-06-17当前时代下,标题对于一篇文章,有多重要呢?它就像人的眼睛,既清晰展现文章主旨,又吸引读者欲罢不能。“题眼”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如果让我给标题和正文做一个权重上的打分,我觉得至少得五五开。有些人说了,不就是二三十个字
企事业单位年鉴编纂四大关键点
2024-06-17年鉴是某行业、地区、单位全面、系统、准确记述上年度发展状况,汇辑一年内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随着企事业单位史志工作的不断推进,年鉴编纂日趋成为一项基础性、常态化工作。笔者拟
建好管好材料库
2024-06-17有一次,我在干部学院讲写作课的时候,一位学员问道:“成老师,我觉得收集材料是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书到用时方恨少’,总希望多积累一些材料;另一方面,材料越多越难找。很多时候,明明记得有这么个材料,可怎么都找不着。怎样才能
典型经验材料要这么写,才能让人信服!
2024-06-17一、要让人信服,就必须思路清晰,在思想上先人一步 思路决定出路。凡工作走在前列,出形象、出经验、出实效的,必定是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要敢于把优良作风和精神面貌摆出来,回答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问
打好招才引智的“乡情牌”——一篇讲话稿的自我评析
2024-06-17打好招才引智的“乡情牌”——一篇讲话稿的自我评析成 文9月26日,中秋节前几天,我所在的地方成功举办了一个座谈会——邀请部分客居在外的本省籍杰出人才返回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把脉支招、牵线搭桥。座谈会上,我作
党政信息写作交流材料:此事本来无大巧 只争日逐用功多
2024-06-16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今天,很荣幸有机会与大家作个交流,发言的题目是《此事本来无大巧 只争日逐用功多》。鉴于是“散打”出身,肯定有很多讲得不到位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个人于*年初开始学习党政信息写作,当时到环保水务局
某办副主任信息写作培训讲稿
2024-06-16一、信息与新闻稿的区别 ——广义上讲:信息和新闻都属于信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新奇的事实的报道。党务政务信息反映党政的工作以及与党政工作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信息。 ——相同点: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具有客
新闻导语写作10个妙法
2024-06-131.抑扬顿挫法音乐中的抑扬顿挫讲究的是旋律,新闻中的抑扬顿挫讲究的是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或名贬实褒,或名褒实贬,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案例】美联社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中
推荐文档
猜你喜欢
-
1每一篇稿子都是招牌——吃米粉带
技法例讲 2024-12-05 -
2例谈总结写作中表述“做法”的七
技法例讲 2024-12-05 -
3撰写述职述廉报告那些事儿
技法例讲 2024-12-05 -
4逗号、顿号、分号、点号等易混标
技法例讲 2024-12-05 -
5“志合越山海·携手新征程”六盘
技法例讲 2024-12-05 -
6个人总结不“出彩,试一试这个“三
技法例讲 2024-12-05 -
7怎样让工作总结中的“做法”描述
技法例讲 2024-12-05 -
8写领导讲话稿,千万注意十细节
技法例讲 2024-12-05 -
9怎么写好会议纪要
技法例讲 2024-12-02 -
10如何写出“定制款”的讲话稿——
技法例讲 2024-12-02